参会学生交流反馈
首先感谢提交建议、意见以及分享参会感想和经验的同学!
如果你也参加过2023博士生国际招生面试交流会,欢迎将参会感想或经验发送至:
phd@phdchina.org
下面是参会学生已提交的全部建议、意见、感想以及参会经验。
以下反馈信息
尊敬的老师,
您好!非常感谢我们国家教育部对每年这场会议的重视与精心准备,我个人收获颇多。以下仅是我勉强想出来的一些建议,仅供老师们参考:
1. 年度会议信息可以在一些非211,985院校也加大力度宣传,因为据现场情况来看,外国导师评判候选人的标准并非是成绩最高、排名考前的,而是最有培养潜力的。我曾在会议现场看到二本院校的学生被曼大教授夸的死去活来,也见到top5院校的学生因为沟通能力和RP等诸多原因被名校当场委拒。我曾认识有些二本学生非常擅长科研,但苦于缺乏及时可靠的招博信息而不得不忍痛放弃。但像这样的会议,无疑会给这些群体更多实现自我价值、人生理想的可能性。所以,我认为有必要未来可以多向其他省市扩散宣传力度,让这种机会使更多中国学生获益,也使外导们更有条件接触他们万分心仪的学生。
2. 系统留言板里,学生发过去的文字是向右对齐的,会造成一种录错格式的错觉。个人因为这个情况曾删过几条已发送的留言。但接收代表的信息版式是对的。
3. 可否让外导在各自的信息栏尽可能多列出他们招收的课题方向。因为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准备研究计划。
以上是个人建议,仅供参考。总之,再次谢谢每一位办会老师的付出,会议的成功离不开你们 !
我认为交流会非常好,对我个人来说,进一步了解了留学的相关形式,尤其是德国和荷兰的科学屋,让我整体了解了这两个国家的留学情况以及生活情况。虽然我没有预约上,但通过学校老师空闲时间的交流也得到了一些我想要的信息。我觉得这次交流让我对以后留学的选择有了方向,并了解了一些我之前没有关注过的学校。 由于我周六没能赶到北京,只有周日半天,感觉时间不太够,我建议以后的同学,如果时间允许还是周六就来,来之前其实我不知道想了解什么,但通过介绍慢慢就发现自己想知道什么了。
非常感谢国际交流协会提供的这次机会,来的院校老师都非常nice,可以开阔眼界,认识新朋友,交流口语,但是客观的说,来的学校不是特别多,顶尖学校比较少,对某些专业学生来说可能不够友好,而且对phd而言联系导师是比较重要的,所以建议同学phd要提前联系好导师,做到成竹在胸,来参会的老师大多是做宣传,以及给你答疑。最后还是非常感谢。请假的一天也没有白费。
首先特别感谢负责这次招生交流会的老师!如此多的院校和同学参加的情况下下,还能如此秩序井然,离不开各位老师的辛苦组织。
在参加这次见面会之前,我没有就相关院校的网页去查看导师情况,所以虽然成功预约并面试了几个院校,取得不错的反应,但并没有很多实际的进展。因此下一届的各位同学最好能够多少做一些功课,比如确定一个感兴趣的领域,给出一个导师的名字,看院校代表能否进一步推动。
在这次见面会中的很多学校(仅限我所参加的医学方向),虽然写的是interview但是大多数还是提供一般咨询,给出的建议一般都是去官网联系导师,走申请手续。少数院校是真的有面试筛选的情况。不知道这方面之后组织方的老师们是否可以进一步推动,鼓励更多学校能够现场面试。另外,现场美国的学校比较少,不知道美国和CSC的合作情况如何,很多申请美国的同学可能选择比较受限。
最后再次感谢主办单位的各位老师,以及前来参会的各个院校的老师!
我参加的是上海场,总体人数感觉比较适中,这次交流会老师们都没有要简历等文件,都是看一下CV,确认你有没有报名资格,面试完后材料都会还给大家,所以不需要打印太多份材料。大多数老师都很亲切,也很有耐心。借鉴了往届前辈的经验,我去之前有把了解到的学校院系主页和导师的信息打印出来,这样面试的老师会觉得你对他们学校有了解,会提高印象分吧,也方便你自己去表达意向!希望后面能顺利拿到offer和CSC,也预祝大家都能去心仪的学校,加油!
交流会流程很合理,辛苦主办方组织。和老师沟通比较顺畅,还参加了荷兰的科学屋。比较可惜的是研究方向和在场老师不太匹配,但是面试老师还是热心的提供很多推荐材料,甚至还介绍了套磁信该怎么写。申请季焦头烂额之外得到了很多安慰。
希望自己申请顺利,也祝博士生交流会越办越好!
-到场地有专门的人指引,也有衣物寄存的地方,很棒。
-参加KCL面试,没有单独的面试场地,所以比较嘈杂。
-主办方可以多邀请需要招生的教授或者AP。发现大多数都是宣传CSC合作渠道
-有的老师是替代同事面试的,在这方面也获得了一些导师信息,觉得很不错
一天半的活动下来 确实是收获满满 PhD Workshop真的是名不虚传的好 尽管我来参加交流会的时候已经有两个口头offer了 但还是觉得不虚此行 有一个老板同意co-supervise我 但是因为个人安排原因 恐怕也没有机会跟他读了 另外 荷兰的老师很负责 卡塔尔的老师很土豪 也来了很多国内高校的校方代表 感觉他们谈的时间有些长 有点耽误时间 算是美中不足吧
上海花园饭店的会场安排非常棒,辛苦工作人员了!!会场很有秩序,也有引导人员,可以存放行李和大衣。每年的意见建议反馈,这一点做得很棒,我看前一届的反馈再去做准备,收获非常大。
以下是我给交流会的建议:
1. 好学校数量还是太少,建议多加英国G5、加拿大好学校、澳洲八大,还有没有一所美国学校,很遗憾;
2. 希望时间能提前,比如九月、十月,这样同学们能提前了解到有用的信息;
3. 现场的老师们大多给学生说申请CSC,希望学校、政府本身就有奖学金的项目,能多一点;
4. 建议在高校多的城市举办这种项目,(比如西安)不然外地学生真的来回赶路,有点不方便。
给下一届同学的建议:
1. 提前了解学校项目、导师,查官网,计划好当天的先后顺序,非常有必要;
2. 最好能带上打印好的意向导师信息,提前有陶瓷过的更好,现场请学校老师帮忙推荐,还是有用的。
感谢组织方给我们提供的平台,可以说现场的面试还是对我们申请有帮助的,虽然面试的老师很难和自己的方向对口,但是他们会很热情的推荐跟自己研究方向对口的其他老师,想直接现场拿offer很难,但是对方会给你进行一个筛选,你也可以提出你想问的问题,面试很随性不是那种程序性的流程,15分钟时间足够用,面完其实还是走套磁,基本上还是要走csc,但无论如何还是收获很多,北京场第二天都没什么人了,没预约到的同学第一天去的必要性不大,基本上都是只接受预约,但是第二天可以早点去,还是有机会蹭一个面对面交流机会的。
很成功。
建议:
1.如果在我的预约页面增加一个桌号就会更好。因为这样我们找起来比较方便。
2.如果能有更多的教授来可能会有直接的帮助。比如一些大学只是办公室的人,他们就是说我们怎么找,其实帮助不是很大。还有一些administrator也确实有帮助是带着教授的口信儿来的。知道哪个教授招人。就挺好。
非常感谢工作人员能够给我们提供这样的一个平台,我的收获很大,受益匪浅!
希望博士生交流会多邀请一些院校教授前来交流,因为如果只是招生人员过来交流,其实他们所能给的短信息信息在网上也能查到,并没有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其次也希望嗯下一届获得前各个学院校可以列举一下自己学校的优势,要不然其实大家并不知道学校的优势是什么。
没有太多有用的信息,就是跟他们代表见面聊了聊,基本上能提供的信息都在网站上查到,或者邮件也能问到,对申请没有起到很大的帮助。华威大学说过后发邮件给她帮忙推荐教授,一直都不回邮件,还发了第二封。唉,还是挺失望的。
连续参加了三年 真的一年比一年好了 感谢这个平台!!
希望增加一些美国、新加坡、香港的好学校;时间可以再长一些,给同学们更充分的时间和老师交流。有的学校没有来得及交流。
1.上海交流会的时间可以安排在周末吗?工作日实在不方便
2.邀请更多有名的学校加入交流会
感谢举办方老师们,为学生们准备了矿泉水,还有衣物储存地方。
1,希望可以将举办时间提前一点,最好在9-10月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导师进行沟通。最好能多来些国家的博导参加
2 , 希望有更多的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的博导来参加会议,我是申请人文社科,申请好几年了,参加好几次了,希望这次能得到博士 offer
3 ,大部分学校要求中国的csc,可是csc有年龄限制,希望中国能取消年龄限制。
衷心感谢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非常棒的交流会,获益匪浅。建议在上海的时间长一些,最好和北京的时长一样。
真的是很好的交流机会,但建议提前发放那个手册。很多重要的信息是在那个上面的。
非常感谢组委会的举办,让我学习到很多国外的招生流程。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场地过小,交流时间过短。
希望越办越好
主办方为学生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很多学校代表提供的信息都可以在官网查到,具体的细节并不是特别清楚。如果有针对优势学科的具体介绍就更好了。
这次交流会开阔了我的眼界,很多国外的专家教授亲临现场,他们非常耐心热情,与他们交谈非常愉快。是一个不错的体验,也是一个提升自我的好机会。
提前的预约流程可以再更加清晰,便捷一些。
可能知道的比较晚,整体预约流程比较匆忙,也不是特别清楚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我认为各方面都很棒,组委会辛苦了。但其中也有一些小问题,有些是自己的。我觉得这其中组委会,校方,学生三方的立场不一致,给部分学生的感觉是没啥意思。因为组委会是抱着为校方和学生提供沟通平台目的。而学生则是希望在现场被面试或是了解到博士项目的一些具体情况。而很多校方他们只是像参展商一样打打广告,扩大学校影响力和知名度,所以有一些校方代表是常驻中国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但事实上,他们并不清楚学校今年新的一些变化,招生过程 中的一些看点。咱们开玩笑的总结过,校方会给两种回答模式。如果还没有找到导师,就会鼓励你快去找老师吧,抓紧时间,亲爱的。第二种联系了导师的情况下,他们的回答则是所有的问题你都可以问你的导师,奖学金课程等等所有问题。对我来说,因为我经历过好几次申请,所以我很清楚中间的问题,我做什么,该怎么做。而校方这种0或1的回答,让我不是很认同。也许您会说,那是你没有准备充分。在我面谈的七八所学校中,恰恰有四五所我是提前找了导师或是专门做了功课或是在申请阶段。但是我问的具体性的问题他们并不清楚,能给我的只是0或1的答案,这让我有点失望。
第二有些校方的方式不敢苟同。比如墨尔本大学。现场工作人员比面谈教授还多,围在一团嗡嗡嗡。想和教授谈必须先给他们看成绩单和本硕毕业学校,排场大的很。我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在场的比墨大牛的学校不是没有,也没见人家这么得瑟啊。那帮人统一捧着ipad,围成一圈儿,只要本硕985211 的学生就没有和教授面谈的资格。对于学校的硬性录取规定我没有意见,但是用这种方式我不认同。我很怀疑他们的来历,背景,是什么样的经历可以在面试官之前直接剥夺学生的面试权力,而且是在预约成功的前提下。如果他们有足够的接待能力且确有该项硬性指标,那么请在公告栏里说明,并且筛选面试者的学历背景。如果没有,就少约点人。这总不负责任的态度,让我对学校影响极差。因为,就我个人而言,我很认真的对待每一所预约的学校和代表。按份准备好定制化的材料。校方这样的方式我觉得有点过分。
不过组委会是真的辛苦了,举办这样的活动真的不容易。希望在未来,三方的定位都能更加准确。有更好的体验感。
希望多邀请一下欧洲的老师,另外很多学校来的是招生办,如果有相关专业的教授就更好了
希望博士生交流会来年能继续保持势头,希望在交流会中涉及到学校的强势专业具体有哪些
希望这个交流会能提供更多官网上查不到的信息,有助于录取的面试,而不是像一个宣传介绍会,谢谢~
如果可以引进更多美国新加坡等地的学校会更好,谢谢~
有学校在同一时间预约多个学生,而且每个人面试很久,导致学生准时到但等很久也聊不上
如果有目标院校,还是建议提前查一下相关导师,去了更有针对性,老师也可以帮忙推荐。谈过的学校里,莱顿和格罗宁根有面试的感觉,有些学校更多的是咨询。
这次大会的总体设计和安排是很人性化的。但是唯一的一个小缺点可能就是这次大会的时间,由于这次大会在11月下旬召开很多人其实对于真正想提前了解情况的学生来说是比较晚的。
有学校在同一时间预约多个学生,而且每个人面试很久,导致学生准时到但等很久也聊不上
有学校在同一时间预约多个学生,而且每个人面试很久,导致学生准时到但等很久也聊不上
1.院校可以更多就更好了
2.有的老师严格要求要预约好的,没有预约到的同学其实还可以有一些机会
会议次数少,时间短。没有美国大学,一流大学只有英国的
1.能不能按专业归类将代表的桌号总结出来告知同学们。
2. 统计需要午饭快餐的同学,线上交费,中午就不用出去跑了。
建议:可以提前收集整理好外国学校的具体由招生名额及意向的教授的信息,并展示在网站上,供大家了解以及咨询。因为目前来参会的老师大多数是一个代表、媒介,他们更多是在现场根据学生信息将学生与教授匹配,双方的交流可能过于仓促。
几乎完美,没什么意见,谢谢组委会为中国留学生提供这么多机会,以后好好去国外读博士,回报祖国
参会学校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但了解了一些目标学校联合培养的情况,感谢基金委的组织。
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去了解到国外的学校,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学校参与进来
非常感谢phd交流会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这次参会的学校代表大部分都很友好。各位以后要参加的不要怕,英语口语不会成为交流障碍,勇敢展示自己!加油
大多数来的都是学校的人力部门,没有相应的教授,然后都是让拿CSC的。不靠谱。
出席会议之学校大多建议走csc,建议拓宽渠道
没有美国高校,没有芬兰,新加坡,新西兰等高校
所出席大部分为招生官,教授很少,招生官对专业领域搞不懂,咨询意义不够大,所以成为我锻炼口语的机会
但仍然觉得该项目有些意义,给了中国学生一个平台,接受国外教师,值得推广!
交流会非常好。感谢!但针对本人专业的学校教授几乎没有。很多是学校招办工作人员。建议下次交流会按专业分类,全部邀请专业教授直接面试,会更有成效。
希望扩大宣传范围,不要仅限于北京上海,因为我是不知道有这种交流会的,建议多一些知名院校供选择,参会感想非常好
我是艺术类硕士,希望下次组委会能考虑科目全面一点,引进艺术类的博士招生学校,或者交叉项目。我咨询了很多,但是很多学校都没有艺术类给我拒绝了。
非常感谢组织这次交流会,收获非常大。不仅得到了有用的信息,还增强了自己的信心。十分感谢!
宣传不够 也是到上海出差才临时知道这个会议 而且会场里了解咨询的地方很少 除了面谈
建议可以深化合作 就是院校的老师来之前可以与需要招生的老师沟通一下 这样就可以现场面试 现在我看现场很少能够直接给预录取offer之类的。
感谢组织方组织这场集合了各个国家,各个学校的交流会,我是距离开始日期还有一个月时经同学介绍知道的这个交流会。我注册的有点晚,因为并没有考虑到有的老师最后一周没有时间看网站消息。不过万幸的是,我最后都和我想约的三个老师谈过了。面谈可以让双方有更直观的印象,老师们也非常好。感谢主办方!我希望以后的宣传能让不在学校或者已经毕业的同学知道更早些,好预约老师。谢谢!!
想投递院系的教授没来,但是来的教授很可能专业又不对口,希望明年可以说明亲自来到现场的教授可以说明是否可以帮其他老师面试,愿活动越来越好!
实际可得到信息较少,大部分内容网上都可查到,并且大部分工作仍然需要自己去学校官网查询联系。
建议学校增加展板,非预约学校基本上不知道学校信息,有些资源浪费。
另外一些学校,比如墨尔本大学,预约面试时没有提示本科非211大学不能参加面试,并且根据网上提交材料已经成功预约面试。正式面试时现场中国工作人员突然通知本科非211同学不可面试,而且学校既往从来不录取本科非211学生(已另外核实,学校既往从来没有这一说法)。麻烦学校中国工作人员提前与学校做好沟通,不要给到场学生“错误信息”,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同时请某些国内工作人员端正态度,人人平等。
相比而言,国外教授超级NICE,差距不要太大。
总体来说,对申请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如果想要去参观可以考虑
感觉参展是可以实行预约取号制度,规定面试时间,避免排队队伍过长或者等待时间过久的问题
在场的老师基本上都希望招到CSC资助的学生。希望能够有csc的相关人员在场并发放相关奖学金申请说明。
希望下次能有多一点坐的地方,以及有些老师网站上可以预约但是并没有到场
1.可否提前发布一下各个学校招生信息的电子版本在网上
2.可否增加法学学科的博士招生
感觉此类博士交流会适合更早地宣传到更低年纪,比如大二大三学生与研一研二学生。
专业要求很高,只听说CS的同学有拿现场con offer的,比较有名望的大学来的代表基本都是行政人员或者是没有意图自己招生的教授,收获其实不大,他们做的也仅仅就是给你在电脑上找他们的教授在哪,专业要求希望以后能够写清楚一点,想要招什么专业什么研究方向的学生最好让人一目了然,不然会给参会学生增加金钱和时间成本。那些在介绍里写了很多专业的意向的代表几乎是没有意图自己招生的,仅仅就是走个过场,过去交流其实没什么收货。
组织者们都辛苦了,非常贴心和周到。可能还是需要加大一些宣传力度,好多同学都不知道这个事情。而且可以把这个宣传对象扩及到年级比较低的同学,让有意向的同学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到了申请博士的时间节点才开始着急。
谢谢,祝愿各位工作人员生活愉快,工作顺利,谢谢。
个人觉得会场wifi最好能解决下,让师生都能连上,这样的话可以方便面试导师将一些必要的资料当场发到学生的电脑上。之前面试就遇到了这个情况,为了这个事情等了五六分钟
我是在学校官网上偶然发现的这个会议,一开始没太在意,后来发现了好多好多有用的信息,国外的有些代表会给我发phd的project,这种信息非常有用!真心感谢workshop。另外在现场不太可能拿到offer,但是可以咨询相关的问题。我还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会议结束后有什么套磁面试的问题我们还建了小群互相讨论,相互加油打气,真的特别棒!
整体感觉挺好的,各环节考虑的特别周到;一点小建议:1.交流会开展的时间尽量能安排在星期天;2.如果能附上国外院校导师需要招生的信息,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和导师间的相互选择。感谢您的悉心安排!
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他们所提供的信息在该学校官网均能查到
希望上海场可以稍微地方大一点,有点拥挤排队人太多的时候会不方便
德国文科博士和综合大学如果能更多一点就更好了,文科博士在各种TU之间没有姓名
由于博士申请的特殊性,导师/教授的意见比较重要,来自机构的类似HR的面试官其实只能起到很小的一部分作用。我的建议是,可以还是先按照提前预约面试的模式,由面试官来筛选一到简历。接着可以由面试官来安排简历过关的学生与其事先选好的导师进行Skype面谈。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师生配对的效率。随后再进行现场类似HR面试,敲定offer。否则,限行的面试模式依旧配对率不高。
参加的上海场,挺好的,如果来的教授多一些更好,大部分是在和学校的行政人员交流,赶紧只是一般询问,不能达到被录取以及联系专业导师的目的。
1.有很多感兴趣的学校没有亲自来招生的,希望能拓宽加强合作。美国几乎没有学校来;2.寻找导师专业还是比较困难,如果能有整合的数据库就好了。
尽量增加学术类教授参加面试,增加获取offer概率。
1. 国外学校的数量可以更多一些,文科院系的可以多一些 2. 是否以后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学长学姐经验分享,或者提供一个对方学校的中国学长学姐交流群等。
感谢主办方的举办,让我们有机会近距离接触这么多导师。希望下次能增加一场广州的,便于南方同学参加
一定要提前了解两三个目标学校,并联系心仪的老师,非常重要,好好写cv
持续时间可以不要那么长,教授们到下午5点左右大概都比较累,效率降低。
感谢举办方老师们,
1,希望可以将举办时间提前一点,最好在9-10月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导师进行沟通。
2 , 希望有更多的人文社科类的专业的博导来参加会议,我是申请人文社科,申请好几年了,参加好几次了,希望这次能得到offer
3 ,大部分学校要求csc,可是csc有年龄限制,希望能取消年龄限制。
衷心感谢老师们!
建议举办时间在十月初或者十一月初,对申请的帮助会更大一些。
整个交流会上的老师还是很好的,交流下来对申请也的确有很大帮助。希望以后的话可以更多一点专业性质的招生,这样当场面试的作用也更大一些
希望博士生交流会能给不同类别的学生申请上具体的指导
非常好,收货很多,了解了一些相关院校的招生信息,希望明年能够成功申请。
博士生交流会给有出国读博意向的同学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非常感谢,希望越办越好~
帮助很大,了解了很多细节信息,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回答
整体感觉比较好,比较适合非应届生,但是对于应届生来说太晚了,所以希望能提前一些,而且希望能有更多的学校能够参与进来
1、更多的教授,只有教授才有权力给发offer
2、更多的学校,特别是小国家或地区的学校,个人觉得都有机会。
感谢你们的帮助,十分感谢~
只想说非常感谢能有机会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感谢主办方!
这个面试更多的是给学生一个交流了解的平台,并不是讨论是否能直接录取,所以只能是准备得越好,谈话的质量越高,获取的信息越直接。希望以后参加的同学也可以准备完善一点,有针对性地与老师对话
这个活动很好,给攻博的人群提供了很多机会。希望学校可以再多一些,尤其是多邀请一些文科的院校。
今后可多囊括一点北美以及世界排名靠前的院校。
场地可再大一些。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说并不友好,因为即使收到交流会学校的offer,CSC也不能给予资助
建议有一个小型介绍会放在七八月份,这样交流会之前可以充分与校方导师联系
希望可以请来更多国际知名度更高的学校,并且希望外方参会代表是懂科研的,可以给考生真实建议的,而不只是行政老师,只告诉怎么登陆网站的。
场地有点太局促了,感觉走路摩肩接踵。有些学校老师会群发非正式面试的邀请,其实有点不太有针对性。
感谢会议主办方为举办这场会议所作出的所有努力,并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可能自身所学专业与参展学校的老师专业不是很一致,自身所学专业的老师很少,或者基本木有。。。所以自己想寻求相关专业申请时,所获帮助有限,可能专业匹配度更高的话,会更有帮助吧。然后德国屋的宣讲会还是蛮有帮助的,从学生角度传授一些申请经验,希望能多一些吧!
感谢举办方各位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辛苦准备以及为我们提供的平台和机会!谢谢!
如果没有写好RP,那至少应该有完整的简历,方便外导查看专业领域。如果和外导预约面试,就要做好相关工作,提前列出一些可能被问到的问题以及自己想要了解询问的问题,有助于互相了解和留下印象。
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能够和对方导师直接面对面是非常难得的机会。感谢!
1)有些想去的学校没有来呢,基本没有美国院校,希望能联系更多学校哦,比如牛津剑桥,嘿嘿
2)有些学校讲座位置不够,很多同学站着或坐地上听,建议多增加便携式凳子
各院系之间交流不足导致信息不通,院系专业种类及人员不全,未能获得想要了解的信息。希望下次能够遇到学校的总负责人或者能提供学校全部院系专业及相关信息的老师或教授。
此次交流会了解了很多有用的信息,参会的学校很多都高大上,感谢主办方的精心组织。
希望有更多现场发OFFER的学校以及美国的名校参加。
希望可以每个学校老师位置之间的间隔大一些,不然人太多 交流有点吵~
老师们都准备很充分,都很重视与学生的交流。但交流会对应届生和在校生的作用更大。没有机会申请csc的往届生,可能因为没有funding的缘故被直接拒掉。但不管怎样,交流会确实为同学提供了更多机会。
缺少直接录用的导师来,只是学校招生部门来的多,不能深入了解
这些大多都是让你去申csc,看着网站上说有scholarship,但是大多都是csc...建议是这样的在网站上也都标注清楚。
anyway这个活动还是不错的,可以有很多机会了解到各个program.
希望可以将举办时间提前一点,最好在10月份,这样可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导师进行沟通。还有就是希望有更多的人文社科类的专业导师来参加会议,现场理工科专业更多机会和学校导师。
很棒,预约的老师很热情,聊天讲解很细致。活动中举行的学校申请指导和讲座帮助很大。希望以后继续举办,越办越好。
应该安排专业性强的老师过来直接面试,专业不对口很难有实质性收获
可以多邀请一些国外学校过来参加,参加这个交流会还是有一定收获的
活动适合之前未关注很多的学校,很多好大学因为排名的关系没有被大家重视。很棒的活动,期待越来越好。
能不能让这些参加活动的国外院校,把申请成功的中国学生人数做一个汇总呢?比如说哪一年申请成功的,申请的哪个专业。
希望能有更多德国高校工程相关的老师来参会。
总体而言,本届交流会收获很多,很多高校的老师对我的自荐信与申请流程提供了很多建议和意见。
网上填报和预约系统已经比较完善了,使用起来比较方便。不足之处是当天的面试现场由于人多,场面比较混乱,说话都要尽量提高音量才能让对方听见,不方便跟教授们交流,希望下次可以把各个学校按国家或者按其他分类方式分开来,不要全部挤在一个大厅里,感觉在这种状态下教授们也比较容易疲惫。
非常好的一次活动,来的学校水平差异比较大,所以人气差异也挺大的,好的学校比如曼大,华威大学,国王学院被堵得水泄不通,也有比较差的学校(QS排名200开外),但是大多数要求走csc,被一个排名500+的学校要求申请csc的时候我内心是充满吐槽的。表扬一下荷兰屋和德国屋的设置,校友宣讲和老师的耐心介绍都很有帮助!
一天半的时间太仓促,交流不够充分,好些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实质意义和帮助,希望以后再举办类似活动能把两天时间安排满就好了。谢谢。
希望有实权的教授或招生办工作人员过来。现在很多过来的老师也会让你去联系教授。如果我联系教授用邮件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费劲跑过来?
更多一些排名靠前的学校,更多一些专业老师,这样比较有针对性的解答专业问题;如果提前联系好导师,并可以借助这次机会直接面试将对申请有很大的帮助!已经做的很好了,感谢主办方!
大部分面试的老师是招生办的老师,只能给出大致的学校要求条件,不能很好了解到专业的教授招生情况和需求,有的学校老师还挺负责能从你的兴趣方向给你推荐老师,但是很多老师只是泛谈。
来之前只是想着多经历没坏处,没想到真的和两位专业的老师深入交谈,收到很多对proposal的中肯建议,也得到了联系方式会后继续交流。除此之外也和其他很多非专业老师进行对谈,留了个人信息。是一个非常棒的寻找机会、提升信心的活动,谢谢!
1.希望之后的交流会可以多多请一些院校的导师过来,使当场面试的可能性再提高一些~
2.希望网站能出一个学生的个人形成安排表,我们看自己的安排也会更清晰~
3.举办方的各位老师和外方院校的各位代表都辛苦啦,向你们致以感谢!
希望时间上能够提前些,这样可能对同学们的帮助更加大,因为11月底很多学校已经截止了
1、增加排名靠前的院校;2、适当增加学生便利,比如可以付费吃午饭;3、感觉很多学校是来宣传的,招生意图不明显,建议适当请国外院校给出招生具体信息。
非常有用的活动,会场秩序也很好,老师们非常热情,非常感谢主办方。
上海场次时间太紧,可以延长与北京场相同的一天半。此外,可以增加不同国家高校,提升交流效率。
基本还是咨询为主,而且大部分还是CSC,如果这样,意义不大
感谢博士生交流会给我们提供了了解各个国家的博士招生体系,老师们的报告也很精炼实用,干货满满。
建议是中午休息时间能提供一些咖啡,茶点,可以布置一些特定区域供不同留学国家的同学们一起相互交流探讨,而不仅限于报告形式的校方单方面输出。
感谢为这次交流会付出时间和精力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当场老师们。
整体来说举办的非常有意义。但是讲座上我个人觉得有能提高一下的地方:我基本全程听下来了,但基本都是院校宣传,且他们宣讲的内容在学校官网上都是可以查到的,个人感觉其实没有必要安排这么长的时间来进行这类内容的宣讲。唯一有价值的还是最后伦敦国王学院的老师宣讲的CSC相关内容和邮件要点等很有借鉴和参考价值的内容。
交流会办的很好,高校也很多,但是也有些不足
1.来的很多都是教学秘书,没有直接招生的权利,比较好的属于可以帮你催老师回复邮件,有些老师都是讲一下学校官网都能查到的消息,没有什么大用处。
2.
招生官老师们都很nice,会当场或会议结束后给你推荐和你适合的老师及项目。荷兰科学馆太热情了,还有送礼物和抽奖活动,真的值得一去。
就是如果提供食品饮品给学生的话就更好了呢
非常感谢有这样一个渠道让我们能和外方学校直接交流,工作人员都辛苦了!外方学校的老师都很热情,也会耐心地回答我们的问题,希望之后会有更多人文学科的专业教授参加~
今年的非常贴心了!非常满意。建议可以提供一两台电脑,收费也没关系。遇到现场让尽快发文件的情况有点棘手。感谢交流会各位老师的辛苦付出!
感觉很给力,面试过程也很舒服。就是美国加拿大学校有点少,希望以后更多,感谢举办方!
总体来说很不错,如果可以多一些教授而不是研究生院过来做大体介绍就会更好一些,这样感觉针对性也会更强
希望能多一些文科类学校,前100的名校还是有点少。
没有找到和自己方向相近的导师到场面试,不过总体来讲还是收获颇多,感谢主办方
首先非常感谢会议主办方为成功举办这场会议所作出的所有努力,因为有你们搭建的平台,才让我们与国外高校有了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与此同时,还有丰富精彩的讲座,让我们了解了申博过程中的许多干货!谢谢!
大会办的很好,只是我知道的时间太迟了,导致只约了2个面谈,主要还是以咨询为主,还是要自己继续回去寻找导师,不过参加这次会也让自己意识到语言的重要性以及紧迫感。总之还是很不错的,谢谢主办方!
希望能在武汉市有机会举办更多的这样的活动,更方便湖北的学生0距离与教授交流
简历等资料老师只是看看,不收走,面了九个学校只有一个把我材料带走了还忘记是哪个学校了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组织,楼下展台咨询,楼上学术讲座,两条线同时进行,每个同学各取所需,非常贴心的安排!尤其是学术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贴近生活,即使是非该专业的学生也能从中获得许多学术启发!
希望能够有更多国家的学校来参展,例如瑞士苏黎世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等
非常感谢!就是代表预约经常满,建议延期或者更有针对性进行代表预约
希望能有更多学科教授的来访吧,另外,就是可以多扩展下美国的高校
上海的博士招聘会最好在周末举行,也和北京一样,可以持续两天,否则会显得有些不公平。起码时间可以改在双休日。
非常感谢主办方提供的机会,参加了上海场,虽然申请到的机会不是很大,但收获了很多。建议的话,希望上海场的可以更久一定,至少应该跟北京场差不多。可以有更多的学校和导师,专业更全一点。最重要的一点,希望来交流的老师至少都是真正搞研究的,不应该是招生办人员,这样只能泛泛而谈招生信息,在研究的交流上基本没有,学生都是带着自己想法去的想和老师交流,这就是为什么参加面试会的原因,而不是回来与再自己邮件联系。总之,还是非常感谢主办方。
这种交流会活动非常好,希望今后也能来西北地区举办活动。
很棒,给我们了一个平台来面对面亲自了解国外学校招生信息,有些信息自己在网上是很难查到的。祝愿越办越好~
有些现场信息可以提前放到网上供大家参考,比如各个学校的宣传册内容,可以提升获取信息的效率。各个学校要是能有有经验的师兄师姐也前来交流就更好了,学生之前交流更方便一些,当然这次也有一些,希望能邀请到更多的。
是否有机会邀请俄罗斯和日本的学校,当然没这么简单,已经很不错了。
时间再提前一段时间,因为我主要是通过我们这个交流会知道这个留学申请但是时间太晚,没时间准备语言成绩和老师交流
应提前告知学生不用打印太多简历和其它材料,因为老师不会收。
多邀请一些来自各学院的教授。
考虑的很全面了。要是增加一些美国高校和瑞士高校就更好了,谢谢!
如果正式面试,最好,每个单位一个小房间,便于交流,双方会比较重视,搞成一个大厅,一个位置,一个位置的,互相影响,效果不佳,而且面试双方重视程度就会减弱。当然,如果光是了解信息,这种方式是可以的
如果大学们的老师们可以当面告诉我们,是否会在后面做推荐,就更好了。
整体的感觉很好,此次参加这个会议开拓了我的眼界,非常感谢你们!
增大宣传力度;然后各校参会老师希望有些介绍;兴许持续时间可以稍晚一些毕竟有的同学是从外地赶过来的;
总体来说是很好的,但是对于名校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够么?没有美国的院校过来?
希望有更多更好的高校来招博,希望他们能不只考虑csc。
如果有更多教授来面试更好,很多不匹配的去了一趟没有太多收获。
希望能有什么环节,让彼此见面后,聊天后如果有些进展,就减少申请的流程。因为申请出国实在是太麻烦了。
感觉面试环境太拥挤嘈杂,更重要的是希望我国机构能给国外学校建立信用等级,避免外国学校群发offer的情况。这样对学生的风险太大。再次感谢你们组织这个活动。
每所学校的面谈要求差异比较大,希望在面试前学校代表能提前告知准备要求。
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是如果有更多的学校可以参与,将会更好!
It would be great if there would be three days in Beijing.
环境设施和服务都很好,希望在交流会放几个电子屏,可以随时查询前来招生的学校和教授的基本信息以及对应桌号
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学校前来,并且希望面试空间能够更加宽敞
活动非常成功,考虑周到。希望未来参会的国外学校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
希望增加商科的专业老师过来,咨询了澳洲的所有大学,只有墨尔本大学是商科的老师在,其他都是行政人员,提供的都是一些官网上可以查到的信息,感觉效果不大
组织很好,但基本都是招生办人员,面试很少,很多直接网上可查到相关信息,锻炼口语的好机会
很多学校没有到上海来参会,希望能邀请更多学校来上海参会
中午好多老师没有去吃饭,大厅里比较空,这是一个让没约上的同学进行交流的好机会。
还是应该多找一些真的有意愿来招生的学者(特别是那些对中国研究感兴趣的,不然中国学生到国外也发挥不了最大优势呀)过来咨询,这样是真的给学生洽谈、面试的机会。
提供的场所很好,就是坐的地方太少,建议主办方可以在面试厅外边放一些凳子,供同学们休息。
建议下一届去的同学们面试德国导师前把自己的研究内容等准备充分。
还有提前把英语考过了最重要。
如果能够将每个学校空缺的专业方向有统计,就更好了!这样可以更加有效的去找学校和老师咨询!谢谢!
觉得csc和外校都很用心在帮我们,老师会很nice的帮我们推荐合适的老师,虽然还是要靠自己套瓷,而且态度很鼓励。现场氛围也很好,人多但是不会有乱的感觉。虽然像大家说的外面会有坐在地上的学生,但是仪态也还好啦,向国外机场也经常会有呀。很感谢!
很好!感谢老师辛苦服务!希望今年能顺利录取。报效祖国!也祝您们事业顺心!天天开心!
我认为今后可以采取线上和线下结合的方式。一些流程性的问题比如CSC和外放学校的合作项目可以直接录制视频放在外方学校官网上和留基委官网上。真的需要教授来面试学生并offer的,可以去现场面试。
1. 首先,很多学校的老师只是咨询作用,并不是面试,预约交谈后得知依然要自己联系导师,取得许可才可以。
整体效果很好,对交流很满意,希望在交流会之前,学校的代表们能够给出所招收专业更加具体的信息或者将拟招收学生的学院或者老师的网址附上,这样可能会更利于学生预约,提高沟通效率。
美国及日本的学校很少或者没有,希望以后能够丰富学校名单,尤其是排名前100的大学
我是研二的学生,今年来了解了很多信息。交流会各方面做的都挺好的,希望邀请的学校的层次能有所提高,还有上海的时间太短了,毕竟江苏上海这一块的高校也挺多的,希望能增加一些参会的学校。
感谢老师们的组织 ,我是申请人文社科方面的博士,希望多来些人文社科方面的博导,我参加你们组织的交流会好几年了,希望今年能读上博士。衷心感谢您们!
感觉除德国以外,其他国家学校知名度普遍偏低,建议吸引更多知名学校参与。
讲座安排的不够多,时间也不够长,宣传力度也不够大。
感谢主办方的努力,感觉最大的一点就是可能有一个主题讲座关于大部分学校总申请的流程和常见的咨询问题会特别有帮助。咨询问题往往不能涉及的全面问题,第一次出国的同学很容易有很多盲区
举办线上咨询会,允许远程面试,去一次北京上海对西部的孩子来说费用和时间消耗都挺大的
院校的介绍信息和专业分类需如果可以更细化,则更有助于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预约。提高预约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希望下次能在不同城市举办,上海北京太远了, 还有下次希望CSC的代表也来
建议请参会的招生老师把当年学校的招生导师信息直接放到参会院校名单信息中,便于学生提前联系导师,谢谢。
1. 非常感谢工作人员举办此次活动,活动中各种项目都非常周到;
2. 希望有更多北欧的国家来参会。
希望学校可以发一些学院老师介绍的宣传册,以及哪些老师愿意招生本年度的中国学生。
博士生交流会努力为研究生打破信息壁垒,给我们了解读博信息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这里有优美的环境、耐心的老师,还有无数申请干货。通过参加北京场的交流,我收获颇丰。总之,希望这个活动能够继续办下去,但我注意到参加活动的国外院校不是很多,希望主办方能邀请更多美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名校前来参与。
建议收集信息后,在学生之间也做匹配,搭建相同条件或目标学生间的沟通交流平台。
建议面试的老师最好专业相关,或者至少有一点了解学院的各个导师的基本情况
十分感谢提供这次免费机会,建议以后可以考虑适当收取报名费用,以此扩大一下场地~
非常好的交流会!十分感谢老师给我们提供机会!外方老师也很给力,为我们提供中肯的建议并推荐了合适的导师。
我开始以为学校会现场通过面试表达录取意向,结果发现更多的学校是在介绍他们学校的申请流程,所以希望下一届举办的时候,更多的是可以有确定意向的高校。
希望可以增加做科研的老师的数量,不过这个好像也挺难实现......
交流会非常好,很多教授都亲临现场给我们解答,我感觉收获颇多。有一点小遗憾现场比较嘈杂,需要大声说话,如果可以有些隔板可能效果会更好些。
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邀请更多学校和老师参会,增加学生读取国外学校的可能性。
可以想到真正能招学生的导师是很忙的,不会有时间参加这种会议。现场都是对申请小白,不熟悉申请流程的人提供帮助更多。
增加参会代表的信息。希望同一个学校的不同学院的代表老师参会!这样更有利于合适导师的推荐。
中午就餐不方面,很多院校只接待预约同学,这点我没有事先知道,预约的很晚导致很多院校没约上,而且个人感觉有预约的话,老师就会和你聊的深入,反之只能聊5~10分钟。
老师好,我是计算机方向的.在选择项目方向时,我会比较担心国外的项目是否是中国重点需要的.我个人觉得应该将中国未来在不同学科的重点细分领域在会上跟同学们讲清楚.这样我们可以有重点的去找实验室和导师.我这次只面试了一个学校,是计算机和医学的交叉学科,我觉得医疗是未来国家需要面对的.另外,我觉得外国高校老师能在讲座时介绍各自的研究内容会更直观一些,因为个人觉得,读博一方面要切合国家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有足够的兴趣.
非常感谢本次交流会,在会上偶然遇见了领域大佬,非常激动。对交流会的一点点意见是,国家分布上不太均衡,例如日本的大学似乎只有神户大学,如果有可能可以平衡一下。
组织方很用心,有很大收获,但建议增加有关博士后项目的相关院校、老师和项目。
希望以后能早点开交流会,因为好多学校都快到截止日期了。不过这个活动真的挺好的,感谢主办方
我觉得非常好! 很有用的会议! 就是有些老师一直不接受预约也不拒绝是什么情况?
大部分学校不是招录性质,还是以推介为主。既然是推介,而且又是走csc项目,是否以后这个会的时间可以提前,因为csc来年一月就截止了,而对于如果不知道怎么申请来参加这个会的同学来说会知道怎么申请,但是时间上非常 赶,是来不及的,但是对于已经知道怎么去准备的同学来说,这个会因为又不是招录性质,所以用处也并不大。所以希望以后这个会能在定位上面更准确一下。
老师们很热情,但大多讲的是申请流程,如果能根据个人的情况去帮忙推荐一下导师更好
希望交流会举办时间能提前一些,一些院校代表表示现在要尽快申请,时间有点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