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会学生交流反馈
首先感谢提交建议、意见以及分享参会感想和经验的同学!
如果你也参加过2023博士生国际招生面试交流会,欢迎将参会感想或经验发送至:
phd@phdchina.org
下面是参会学生已提交的全部建议、意见、感想以及参会经验。
以下反馈信息
勇敢迈出第一步总会有收获,准备的越充分可能收获更大一些,感谢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希望越办越好。
非常感谢博士生交流会给了我机会面对面和教授交流,虽然去年就注册了,但是今年线下的体验感非常的好,和教授的交流对于自己的定位以及疑问有了更明确的答案,这个难能可贵的机会给了我很大的申请信心。忠心祝愿明年能办的更好,能够引入更多的高校,让更多的同学有机会能够接触到不同教育体系的机会。有一点小的建议就是,会场的布局,在和教授交流的时候,因为周围的声音大家都交流的比较辛苦,希望有所改进。
我感到人太多了,很难按时面试,单位也很多。希望在安排上有所优化,让我们能够更充分地和国外院校有效交流。
今年参会的老师和工作人员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非常感谢。
希望明年能邀请到更多的教授,如果有线上面试就更好啦
希望博士生交流会越办越好~
非常感谢交流会!!两天的时间我从一无所知,到了解了申博的主要流程,确定了自己下一步要准备的工作,并且认识了一些可以互相交流的朋友。第一次准备了英文简历,也复印了成绩单,没有预约老师面试,但是因为有一些学校可以现场面谈,所以我也询问了多个国家和老师,非常有收获!!!
博士生交流会很实用,方便学生直接向教授们或者招生办的工作人员面对面交流,感谢主办方。
建议改进预约规则。同一所学校,有的学生的预约有规定时间,有的学生的预约没有规定时间,有规定时间的学生尚且可以商量着按时间顺序来,但没有规定时间的学生并不按照要求在面试官空闲的时候去面试,也不谦让按照时间准时去面试的其他学生,只是坚持她排了很久队就有权先面试。建议主办方优化预约面试的设计或者加强对学生的提醒。
1.学生可以多作功课,多访问目标学校的官网,多了专业领域老师,多联系英语口语,才能有针对性的到访老师交流,可以预先在高中、大学生中间作宣传,这是一个需要准备的时间,实际稍微紧迫的研究生早早准备,可能早就去申请目标学校了,可能用处不大;2.到访老师在遇到半学生正在准备和半学生准备准备的时候,只能交流一些普遍和广泛的问题;3.其实,我还是觉得办会的目的可以申明,是宣传还是面试,这样学生可以自主根据需要选择;4.会组线下有咨询的官方渠道,收费亦可,至少是一种官方的协助,总比出去被骗好。感谢会组组织人员,收货很大。跟几位老师现场交流,了解到有些一下飞机,没怎么倒时差,就折腾了一天,脑袋整的晕晕的,仍然坚持耐心的解答完排队在最后一个学生的疑惑。同时参加线上的学校老师面试问答环节,感觉到组会和招生学校都很有心,晚上12点还有好几个在线会议。谢谢!
1、我参加的是在上海办的,我最开始以为北京和上海都是两天,后来发现上海只有一天,这样的话是否有一些高校在参加了北京的交流会后就没有参加上海的交流会,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对于没有办法去北京的同学来说可能就有点可惜。
2、虽然大家基本上都是有目标的,但不排除想要多面试几个学校的学生存在,通过在会场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老师座位旁都在排队,其实很多学生的时间都花在排队上了,我是上午10点左右到上海交流会场,我预约的面试在下午,上午本来想试试看其他没有预约的学校,但基本上都是长长的队,所以上午我基本就是听了两场宣讲会,面试基本都在下午了,如果时间能再延长像北京交流会一样那就更好了。
3、会场位置安排方面,个人感觉上海的座位安排的有点紧凑了,因为大家都在排队,有的队伍很长,有时过道都被堵的过不去,这方面能在优化一下就更好了。
这次交流会还是很让我震惊的,第一次参加,第一次和老外面对面进行交流,不过我的英语太差了,让我多少有点不太适应,但是仍然是一次很好的经历,确实让我感觉到了差距,也得到了老师给的很多意见和建议,非常感谢主办方能给我们这个机会。如果明年没能顺利出国我想我还会再参加一次,第一次没有经验可能就让很多机会溜走了,当然我的履历也不算丰富和优秀,我也相信一年后我会变得更加优秀,让我的留学梦更早实现。
做的非常好,工作安排的也很细致到位,在此表示感谢!
召开的时间略晚,很多国家/地区已经进入收尾阶段,如果能够稍微提前,在时间上可能更加合理。
希望多邀请各个国家,各个层次各个学科的老师来参与交流,也希望给各个学校国际处老师发一下消息,推动各个学校的宣传力度,很多学校学生不知道有这个会,很遗憾研三才知道这个会,如果研一就知道或者更早,可以提前做准备,提前了解一些信息
同老师进行了公开咨询,老师非常有耐心,给我解答了疑问,让我获取到了有用信息并增强了申博的信心。
来的学校尤其是欧陆学校太少,而且QS排名和专业排名都不太行。德国那边来的DAAD交流中心还不错,但也存在着要求学生申请CSC为优先的问题。说实话能走CSC的大部分不需要来这个博士交流会就可以,之所以参加这个博士交流会是希望除了CSC有其他的奖学金选项可以拿。如果参会学校还是坚持要求学生申请CSC才行,那就完全没有意义了
感谢交流会提供机会可以与国外教授以及工作人员面对面交谈,希望可以增加预约交谈的国外教授人数,因为博士专业方向还挺强的,可能与教授本人交谈会更有效。感谢会议举办方提供的机会,您们辛苦啦
已经非常好了,感谢各位老师以及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恩!
我参加的上海花园饭店下午场人非常多(听我上午参加的同学说上午人少很多),感觉如果不预约的话现场很难排到队;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预约的太晚了,提交的2个预约都没有被校方回复;总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给很多同学一个直接跟校方交流的机会,如果能连着举办2天感觉时间安排可以更多选择,希望以后参加的学校也越来越多,这次英美国家的学校数量比较少
这是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老师们辛苦了,只是我本人没有勇气一对一。
通过见面交流,能够更直观知道学校招生政策。但参会老师本身可能不招生,可能是招生办老师,会介绍学校流程,这部分的收获可能不会很明显,因为很多公共信息大家也是能网上查到的。更明显的收获是通过见面交流,老师本人了解学校里哪位老师的情况,给予介绍情况,如果能建立有效内推途径就更好了
1.适当增加人文社科领域的院校。我的法学的,但现场招收法学的院校屈指可数,绝大多数都是理工科,这一定程度上对文科学生并不友好。2.增加对于申请院校的经验介绍,开辟经验分享页面。由于申请海外院校对于绝大多数学生而言十分陌生,对绝大多数而言存在严重的信息获取不足,可借鉴经验不多的问题,但同时又存在很多往年成功的学生,这二者需要你们搭建一个桥梁。
希望多一些商科的教授过来面试,理工科有很当场面试当场签offer的,如果能扩展到社科是再好不过了。哪怕没有线下,可以再线上有沟通方式,扩展线上联系平台也非常好,这样更多同学就都想来了。
非常非常非常感谢会议的举办方,给我了新的机会,本来都不知道自己可以有资格申请墨尔本和西南威尔士大学,感谢这次会议,和大学的教授们聊的很开心,对于申请也更加有勇气了,希望明年的会场可以大一点,院校更多一点。
建议可以加大宣传力度,可以让更多普通学校的学生也有机会来参加。
国外高校方面可以适当加大交流数量,尤其是欧洲国家,除了非常顶尖的院校之外,类似qs 排名150之后的院校可以多来一些,给学生更多选择的机会。
参会的学校不多,有些学校排名会比较靠后且希望学生申请CSC奖学金。来的老师主要以咨询告知申请流程为主,和申请面试的关系不是很大,也有可能是专业问题,本专业来的老师不是很多。
会议的氛围非常好,老师都非常nice,建议如果以后能有日本或者韩国的学校能来就更好了
在面试的教授那里得到很多指导,希望可以适当延长线下交流的时间,比如改为两天半或者三天的线下面试和交流,非常感谢!
有些学校明确要求要985211大学,但是提交材料他又通过我审核去面试。到了现场又不让我去面试。就是墨尔本大学。比较浪费时间,而且感觉被歧视了。这个感觉不是很好。
会场整体的安排非常条理清晰,合理。
黄老师非常辛苦的解答我们的疑问,而且积极分享资源。非常感动。非常感谢会务组的所有老师对我们的帮助。
希望学校都能公开宣讲一下,能帮助了解到很多关于奖学金、专业、DDL、申请流程相关的信息
希望主办方能够邀请到QS排名前100的其他院校(美国,英国,欧洲大陆)前来参会,让未来的学子有更多走出国门学习交流的机会。此外,我建议延长举办时间(从周五-周日),并且缩短每天的交流时间,这样外方代表行程不会太紧张,学生也能够与海外高校教授有机会更深入的交流沟通。最后感谢主办方为学子创造宝贵机会,祝PhD Workshop越来越好!
部分面谈就是招生宣传,没有面试和推荐环节,最终还是得自己邮件联系导师,应该进行一个初步的面试,然后将情况反馈给相应专业的教授
非常感谢博士交流会的机会,举办得很好!未来希望能有更多的教授前来,而不仅仅是招生办,那将会锦上添花!
扩大交流面,参加的学校数量偏少!但是已经很不错了!谁会介意参加的学校过多呢?
上午场咨询的学生很多,相比之下,下午场人比较少,建议同学们咨询可以下午晚点过去(活动结束前一两小时),这样交流时间比较充分。
建议行前多准备,重点研究目标院校地区潜在院校/导师,现场交流时有的学校代表会根据学生情况推荐合适导师。
另外,现场拿offer概率很低,外地同学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斟酌是否参会(国外代表提供的大多数信息其实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查询)
在现场,部分代表严格按照预约时间来面谈,并且不接受未预约的面谈,而有的代表(如DAAD)不会check学生是否预约,因此,会造成‘排队面谈’的场景。
现场可以存包,提供饮用水,非常好!
(上海)
明年想要一些类似瑞典SLU、荷兰WUR之类农业强相关的大学,求求了呜呜呜
非常感谢博士生交流会这个平台,给大家提供了学生与学校的有效沟通
希望未来的交流会能有更多国外学校参与,尤其是世界排名靠前的学校
感谢交流会提供了一个与各国招生咨询的平台。希望有更多地区国家的院校参与到workshop中来。
希望主办方可以更加明确交流会的举办目的,并将此目的准确传达给参会院校代表。由于我在参会前已经对所有感兴趣的院校通过官网进行了解,参会后发现大多院校在交流会现场传达给我的有效信息并不多,基本都能在官网找到,许多信息我甚至已经了解。我认为举办线下交流会一定要突出线下交流的作用,如果只是宣传学校的奖学金政策,申请流程,招生信息等官网已经展示的内容,我认为交流会的意义并不大。祝愿交流会越办越好,造福更多想要赴外深造的学子!
感谢各位举办方和老师的辛勤付出,能有机会听取到老师们的合理建议非常有收获。
一些院校老师非常友好切且专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后续申请流程
而有些院校明显走个过场,傲慢而无礼
特别提一下墨尔本大学的傲慢无礼态度:事先有约代表谈话且现场代表位置很空,但在不到1米的空地有一位中国女士要求排队提前检查资料,说网上预约为自动回复,无效,态度非常傲慢无理且无任何标准,对现场多位参会学生表现出不屑并阻止谈话(好像这位墨大代表是皇帝?)!真的很败好感!本来把墨大列为选择之一,目前看这种从上到下的态度,以后也不必申请了。
如果看不起中国和中国学生(代表本身也是海外华人?预检女士也是中国人),就请不必大费周章来中国参展了!你以为你是谁!哈佛大学未必有你牛了!什么嘴脸!
希望来华高校能多一些,对后面的同学更能拓展信息。今年的规模太小了
希望部分中国分校老师态度好一些 感觉和外国老师相比态度差好多 也理解老师很累很忙 但是emm
预约成功后但到场后却因学历不是985211而拒绝接收面谈
辛苦各位老师,通过交流会还是了解了很多资讯,有了面试机会。希望以后邀请更多院校和博导。
预约的是少数,不预约的占大多数,这样就造成预约好的时间临近时,教授摊位仍有许多没预约的人在排队咨询,赴约的同学不能按时与教授面谈,还得向后面的同学解释这是属于自己的预约时间,教授也可能误认为赴约的同学素质低,来插队咨询。这是切实发生在我身上的案例。
另外,希望可以来一些可以提供offer或者进行正经博士申请面试的教授,而不是咨询性质的招生官。现在网络很发达,招生信息自己可以上网查询,没必要在如此宝贵的线下会议中浪费时间和精力到咨询性质的服务上。
特别感谢能有这样的交流机会,希望之后可以邀请到更多欧洲的学校。
邀请更多国外院校参会,增设专业建议相关服务。
总体很满意,感谢官方和各机构
联系严格按照预约时间进行一对一谈话,避免长时间的排队等候,提高沟通效率
非常好的活动!!建议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国外院校数量!
很棒,一个很好的了解信息的渠道。
但是老师们基本上只是做招生咨询,并不实际招生。
另外学校太少,希望有更多的学校参与。
可以了解一些具体信息,但是还是需要自己上网找资料,提前联系导师。
还有代表根本不看打印的资料,所以很浪费,希望不要注明携带打印资料
感谢交流会的老师们为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们有了面对面和国外导师交流的可能。希望博士生交流会能够继续顺利办下去,为祖国的硕博人才提供更好的成长机遇。